“還有一個多月,,這些果子就能采摘了,今年的市場價格預計也理想,,看來年底就能摘掉頭頂的‘貧困帽’,。”金秋十月,,穗熟成海稻香濃,,青蔥蔗葉高挺拔,農村的田野上一派豐收之景,。18日,,在鹿寨縣寨沙鎮(zhèn)全坡屯,村民小隊隊長馮少兵忙碌在自己5畝的砂糖桔果園中,,繁茂的枝頭已經結滿了綠色的果實,,為這個“柑桔村”的千畝桔海增添一分勃勃生機?!斑@兩年我們屯的變化可大了,,這離不開好的產業(yè)和好的農業(yè)政策,讓很多人蓋起了新房子,,小康之路越走越紅火,。”馮少兵說,。
坐落在鹿寨縣西南角的全坡屯是十三五時期的出了名的“貧困村”,,與其他貧困地區(qū)“窮根”一樣,全村坡地多,,整地散,,水資源缺乏,再加上村里青年大都外出務工導致無人種田,,讓全坡屯超過半數農戶一直頭頂“貧困帽”,,馮少兵就是其中之一。
“我跟村里其他年輕人一樣,,背井離鄉(xiāng)跑到廣東打工,,一個月拿2000元的收入,根本不夠補貼家用,,窮字寫在了腦門上,,當時我就明白靠打工是改變不了命運的,。”2012年,,馮少兵毅然辭掉了廣東的工作,,正當一籌莫展之際,屯里的同伴傳來了好消息:“家鄉(xiāng)變化大了,,與其在外地茍活,,不如回去發(fā)展農業(yè),干出一番產業(yè),!”

馮少兵(右一)與村干部一起觀察柑桔長勢
2011年,,通過“一事一議”政府資金扶持,,全坡屯的干道得到硬化,,當地水利部門也組織全屯清理和重修灌溉水渠,灌溉水源得到保障,,讓屯里的許多年輕人看到了希望,,紛紛返鄉(xiāng)將原本的水稻田、甘蔗田改種成經濟效益高的柑桔,,全身心發(fā)展當地柑桔產業(yè),。當地農業(yè)部門、村干部積極帶頭,,讓好的農業(yè)政策進村,,因地制宜引導低收入群眾加入柑桔產業(yè)鏈中,并引進采購商,,為柑桔打開了銷路,。2017年,全坡屯的桔園發(fā)展到4000畝,,幾乎每家每戶都有3畝以上桔園,,桔農的平均年收入突破了3萬元,成為了當地有名的“柑桔村”,。
“有了好的產業(yè),,還必須有好的集體經濟組織,這樣才能擰成一股繩,,實現鄉(xiāng)村不斷繁榮,、村民不斷富裕?!?今年8月份,,馮少兵與村民小組組長李遠輝達成了共識:積極順應鹿寨全縣鋪開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在全坡屯成立一個股份經濟合作社,?!肮煞萁洕献魃缗c一般的產業(yè)合作社不一樣,,經過清產核資、選舉董事監(jiān)事,、制定章程后,,所有的村民都是‘股東’,并發(fā)放股權證,,把集體資產折股量化,,確權到戶,這樣一來村里所有人都能得到分紅,,帶動村民脫貧增收,。”
在全坡屯村民小組的努力下,,鹿寨縣農業(yè)局和寨沙鎮(zhèn)政府工作人員來到全坡屯進行股份經濟合作社的入戶宣傳,,得到全屯533人的積極響應,“股份經濟合作社實行市場化運作,、企業(yè)化管理,、規(guī)范化經營,按投入比例獲得分紅,,真正實現了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東,、收益有分紅,。”鹿寨縣農業(yè)局經管站負責人李建新介紹,,今年以來,,鹿寨縣將實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與脫貧攻堅、壯大集體經濟,、美麗鄉(xiāng)村建設,、農村和諧穩(wěn)定等工作相互結合,精準發(fā)力,,統(tǒng)籌推進農村各項工作,,激發(fā)了鄉(xiāng)村振興的活力。
建立一個文化小廣場,、安裝太陽能路燈,、美化進出屯長廊、打造特色柑桔產業(yè)園,、搞好股份經濟合作社……如今,,馮少兵站在千畝桔園中,與村干部一起盤點著2019年全坡屯的發(fā)展計劃,,內心揚起萬丈壯志豪情:“把村民管好,、合作社辦好,,才能不負芳華,振興鄉(xiāng)村,?!?br style="list-style-type: none; outline: none !important;"/>
記者 閻翔
責任編輯:韋樹朗
見習編輯:黃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