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83歲高齡的吳潤富,,曾擔任柳江大橋建設指揮部總指揮長。現如今年事已高,,雖然有些耳背,,但精神尚好,思維敏捷,,說起柳江大橋的建設歷史,,他依然記憶猶新,并有著最大的感受——困難,!
圖為吳潤富在向記者回憶當年建設柳江大橋的歷史
柳江大橋建設歷經磨難
柳江大橋從一開始建設,,就注定命運多舛。吳潤富說,,柳江大橋的建設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中國解放前,但后來因各種原因大橋還未開工建設就“胎死腹中”,。
到1958年,,修建柳江大橋再次被提起??捎捎谌鄙儋Y金,,當時政府就號召大家捐款建橋,此后大橋正式進入實質性施工,??珊镁安婚L,施工隊剛將橋墩建出水面,,就遇到了困難,,由于建橋需要3000多噸大型進口鋼材,當時別說柳州,就是全國都難以解決,,大橋建設被迫停工,。
柳江大橋歷史資料圖片
然而,沿江而居的柳州市民,,太需要一座跨江大橋了,。此后幾年,柳州方面一直想把大橋建起來,,還專程從蘇聯(lián)邀請橋梁專家,,可專家看了柳江的地質勘探資料后直搖頭,認為要想在溶洞多,、地質復雜的柳江建橋,,就需要請波蘭的地質專家、匈牙利的懸空專家過來幫忙,。
“1966年3月16日復工建設,被稱為‘三邊工程’,?!眳菨櫢徽f,大橋被批復同意在原橋址上修建大跨徑T型混凝土鋼構橋,,因沒有經驗可借鑒,,只能邊設計、邊試驗,、邊施工,,謂之“三邊工程”。
“除了受技術的制約外,,大橋的建設方案也曾受到過質疑,。”吳潤富說,,當時大橋是按照混凝土T型懸臂加吊梁的橋型方案來設計建設的,,1966年7月份左右,自治區(qū)有關部門希望按照新研發(fā)的“雙曲拱橋”設計來重新建設,。后來,,他與大橋指揮部總指揮長到自治區(qū)匯報相關事宜,力爭按照原方案繼續(xù)施工建設,。
經過一段波折后,,當年的8月4日,柳江大橋得以按照原建設方案繼續(xù)開工,。
柳江大橋歷史資料圖片
無私奉獻鑄就高品質橋梁
吳潤富說,,建設柳江大橋這段時間,正處于困難時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
1966月5月份左右,,大橋復工建設不久,就遇到了較大的洪水,。當時,,他就建議負責江中橋墩施工的人員,先撤到河南岸邊施工,,待洪水過后再恢復橋墩施工,。因為頂著洪水施工幾次都失敗了。
當時有人認為他面對失敗,,已經喪失了信心,,沒有采納他的建議。次日,,在施工現場還貼出了“洪水過一尺,,干勁高一丈”的標語”。然而,,事實證明,,他是對的。當年6月份,,柳江就遭遇了大洪水,,洪水淹到了中山中路。橋墩施工功虧一簣,。此后,,大家對他另眼相看。
吳潤富說,,因為一些特殊歷史原因,,當時整個指揮部只剩下一些技術人員,可大橋建設還得繼續(xù),,剩下的人員就成立了大橋建設指揮部革委會,,并推選他做總指揮長,“我也由此成為了第一個民選的總指揮長,?!?br style="list-style-type: none; outline: none !important;"/>
“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爭取勝利?!眳菨櫢徽f,,這是當時喊得最多的口號。柳江大橋水中的橋墩,之前建的是兩個雙柱式橋墩,,后來恢復大橋建設時,,是在兩個雙柱式橋墩的基礎上加固進行改建,形成了一個長28米,、寬14米的整體,,這就是大家今天看到的橋墩形狀。
柳江大橋
在建設過程中,,需要潛水員到水下清理雜物,,可當時受條件限制、柳江河水又比較深,,潛水員都不敢下去,。這個時候怎么辦呢?吳潤富就找到潛水員,,跟他們做工作,,給他們鼓氣。后來有一名潛水員挺身而出,,說:“讓我來試一試,。”在這名潛水員的帶領下,,大家都克服了心理上恐懼,紛紛下水完成了清理工作,。
吳潤富說,,在建設大橋期間,雖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但在那個講究奉獻的年代,,人人都想多出力。在技術落后,、設備缺乏的年代,,他清晰的記得,在澆灌橋墩的時候,,混凝土攪拌工人,、澆灌工人,大家連續(xù)奮戰(zhàn)了53個小時,,中途無人喊苦喊累,。正是有了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才鑄就了柳江大橋今天的高品質,。
1968年10月大橋就已竣工,,不過為了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直至1968年12月26日才宣布大橋完工并舉行剪彩儀式。柳州人民從此結束了靠浮橋和渡船過江的歷史,,柳江大橋由此也成為了柳州市區(qū)內的第一座跨江公路大橋以及全國第一座T型鋼構橋,,是中國采用懸臂澆筑法建成的第一座預應力混凝土T型鋼構城市橋。
圖為新建即將通車的白沙大橋
已有22座跨江大橋 被譽為“橋梁博物館”
山水工業(yè)柳州是一座多橋的城市,并且這些橋的年代跨度很大,,每一座橋都代表了當時的建橋技術,,有著“橋梁博物館”的美譽。我市獨特的地形地貌,,需規(guī)劃和建設較多的城市橋梁設施才能滿足城市道路交通發(fā)展要求,。
從1968年12月26日,柳江大橋的通車,,結束了柳州以浮橋為交通橋的歷史,,到如今,白沙大橋的即將通車,,以及官塘大橋,、鳳凰嶺大橋的開工建設。近50年來,,柳江上已經建好和在建的各種類型的跨江大橋已達到22座,。橋梁結構種類較多,有T型剛構,、連續(xù)箱梁,、箱拱、斜拉橋,、鋼管拱,、懸索橋、雙曲拱,、鋼桁拱等多種現代化橋型結構,。這一座座大橋,不僅為人民群眾的出行提供了方便,,還為柳州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今后,隨著城市的發(fā)展以及市民生活的需要,,柳州建設的橋梁也將會越建越多,,而每一座橋梁的建設不僅會成為柳州一道道獨特的風景,讓人感受到柳州不一樣的城市魅力,,更是見證柳州這座城市發(fā)展,、歷史記錄的縮影。相信未來柳州的“橋梁博物館”,,將帶給人們更多驚喜,。
記者 李書厚
責任編輯:韋樹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