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筆,寫下歷史注腳,。一鏡頭,,定格時代光輝。一顆心,,守望公平正義,。筆案之間,為柳州搖旗鼓勁,,為群眾仗義執(zhí)言,。光影之中,為城市記憶留底,,為凡人善舉動容,。不忘初心,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堅持正確新聞志向,堅持正確工作取向,,踐行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四力”,,做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
今天,是第25個中國記者節(jié),,給我們自己留個版,!致敬每一份理想和擔當!
請以記者的名字呼喚我
揭秘“柳仲言”
2024年8月5日《柳州日報》頭版頭條發(fā)表了署名為“柳仲言”的重要評論,。
一篇署名為“柳仲言”的重要評論《同心克難 改革向新 重振柳州》,于8月5日在《柳州日報》頭版頭條發(fā)表后,,經(jīng)柳州市融媒體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全媒體矩陣傳播迅速發(fā)酵,,超550家媒體轉載。
分量重,、有特色,、鼓舞人,這一精品力作的刷屏,,讓“柳仲言”成為全市廣大干部群眾關注的焦點——“柳仲言”何許人也,?評論為何能字字珠璣,、力透紙背,?
當天上午,,中心領導,、記者編輯們的微信和電話都要回答同一個問題:“‘柳仲言’是誰?”這個問題成為當天的熱點,。
其實,,“柳仲言”取自“柳重言”或“柳宗元”的諧音,指“柳州市融媒體中心重要言論”,,是中心傾力打造的政論品牌,。每逢重要時間節(jié)點或重大事件發(fā)生,,“柳仲言”堅持及時、客觀,、理性發(fā)聲,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
“柳仲言”的背后,,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群人,。在中心,,只要有能力,誰都可以成為“柳仲言”,。他們中有中心領導、部門主任,,有資深記者,、編輯,,也有年輕采編人員。
多次擔綱重要評論主筆人的中心辦公室主任閆友明,,文風如人,,充滿思辨性,雷厲風行中帶點風趣幽默,。在他看來,,寫什么比怎么寫更重要,,思想性是評論的精髓。
“心中千萬言,,落筆三兩句,。寫千字文,得看萬卷書,、行萬里路,。”中心采集生產(chǎn)部主任董明有個“百寶箱”,,內(nèi)藏調查研究,、開卷積累的資料,,他認為評論寫作功在平時,,厚積才能薄發(fā),。
“有生命力的評論,,一定是與時俱進、貼近生活,、打動人心的?!敝行膱蠹埦帉彴l(fā)布部主任鄧國全,,常著墨于民生領域,談到寫作心得時如是說,。
這些“筆桿子”們不僅寫作,,還按中心“師徒制”培養(yǎng)后備人才,時常通過“柳州融媒大講堂”傳經(jīng)送寶,。
“柳仲言”的背后,,是紅色基因評論傳統(tǒng)的沉淀。
文旗隨戰(zhàn)鼓,,“柳仲言”始終與時代同頻,、與柳州共生、與民心相連——有抗戰(zhàn)時期“一手拿筆,、一手拿槍”的吶喊,,有改革開放勇立潮頭的高歌,有經(jīng)濟波瀾起伏中的深思,。2024年兩會期間,,“柳仲言”撰寫的“務本求實 創(chuàng)新求變”系列評論唱響經(jīng)濟光明論,被列入柳州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文件,,極大地提振了士氣,。
“柳仲言”們表示,將繼續(xù)朝著“理論有高度,、視野有廣度,、思維有深度、說理有力度,、文筆有溫度”的目標,,凝聚重振柳州的澎湃動能!
全媒體記者 陸曉藝 報道截圖
時政記者的“心里話”
江宏坤曾參與黨的二十大報道,。(圖片為受訪者提供)
如何讓時政報道既能體現(xiàn)權威性,、準確性,又能真正把黨和國家的聲音傳達出去,?市融媒體中心的時政記者們從“幕后”走到“臺前”,,說了說“心里話”。他們一致認為,,求準,、求細、求慎是時政記者做好新聞報道工作的“三板斧”,。
求準,,就是要準確提煉時政活動主旨。當前,,柳州正集中力量抓工業(yè),、強產(chǎn)業(yè),這就要求時政記者也要懂工業(yè),、熟產(chǎn)業(yè),。市融媒體中心時政新聞二部副主任李俊認為,時政記者既要學會從各類行政文件,、報表,、數(shù)據(jù)中捕捉亮點、找準關鍵,,又要善于從調研現(xiàn)場中抓取細節(jié),、突出重點,在深刻理解當前經(jīng)濟發(fā)展面臨問題的同時,,更加堅定信心,,持續(xù)唱響經(jīng)濟光明論,。
求細,,就是聚焦內(nèi)容上的細節(jié)表達。具體到時政報道工作中,,每一個文字、每一個關鍵畫面都需要仔細推敲,。市融媒體中心《柳州新聞》首席記者黃安石說,作為一名時政新聞記者,,每一次時政新聞報道都必須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銳性,決不能有絲毫含糊大意,。黃安石說:“要時刻做到腦勤、腿勤,、耳勤,在重大新聞事件中始終保持捕捉關鍵畫面,、抓拍精彩鏡頭的嗅覺,。”一年來,,他參加的時政類新聞采訪多達200余次。
求慎,,就是傳遞黨和政府的聲音要慎之又慎,。作為市融媒體中心時政新聞一部主任,,江宏坤參加過黨的二十大,、自治區(qū)黨代會、自治區(qū)兩會,、柳州市黨代會,、柳州市兩會等重要會議報道,可謂“身經(jīng)百戰(zhàn)”,。他認為,,時政記者的每一條時政稿件,都在傳遞黨和政府的聲音,,為政治經(jīng)濟把脈定向,,為民生保駕護航,,具有嚴謹性,、時效性,、復雜性等特點,,需要時政記者不斷磨煉慎之又慎的個性和文風,,不斷保持慎之又慎的細致和敬畏,,方能用手中之筆磨礱砥礪、振聾發(fā)聵、記錄時代,。
李俊,、黃安石、江宏坤,,只是市融媒體中心時政記者的一小部分,。在市融媒體中心全力做好黨的宣傳工作背景下,一個個時政記者用一線奔走的辛勤汗水,,傳遞著市委,、市政府的權威聲音;用一篇篇反復斟酌洗練的文字,,記錄時代的變化,;用不計回報的大局意識,傳達重大決策背后的思考和深意,,讓受眾“知其言更知其義”“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全媒體記者 謝耘
經(jīng)濟報道如何練好“唱功”?
陳蓉(左二)、榮瑤(左三)進行現(xiàn)場采訪,。(圖片為受訪者提供)
如何唱響經(jīng)濟光明論,?是市融媒體中心經(jīng)濟報道記者的必答題。
在第25個中國記者節(jié)到來之際,,兩位北方妹子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講述練好“唱功”的妙招,。
來自河北的市融媒體中心報紙板塊記者榮瑤,在參與經(jīng)濟報道的6年里,,為了觸摸柳州經(jīng)濟發(fā)展脈絡,,她走遍了柳州大大小小的企業(yè)。
“在經(jīng)濟報道中,,如何將專業(yè)知識轉化為老百姓看得懂,、愿意看的內(nèi)容尤為重要,?!睒s瑤說,,去現(xiàn)場,與企業(yè)家,、產(chǎn)業(yè)工人,、行業(yè)專家等對話的過程,就是跨越專業(yè)門檻的過程,。
讓榮瑤印象深刻的是,,在采寫《向上的車輪》時,市融媒體中心總編輯李斌帶著她跑了一家家汽車整車和零部件企業(yè),,挖掘到許多真實,、具體、可觸,、可感的故事,,才把柳州汽車產(chǎn)業(yè)的向好趨勢、轉型升級說透講足,。
家鄉(xiāng)是甘肅的市融媒體中心電視板塊記者陳蓉,,在柳州從事記者工作已11年。她認為,,好的經(jīng)濟報道要靠好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方能得之。
在完成《柳工“鋼鐵駝隊”昂首闊步“一帶一路”》專題片時,,為了拍攝中歐班列司機工作,、采訪的畫面,陳蓉和攝像記者王洪程選擇搭乘中歐班列,,隨車拍攝素材,。
“電視新聞專題片的成功,一半靠精彩的鏡頭,,不去現(xiàn)場,,就沒辦法拿到一手畫面?!标惾卣f,,最終,他們從10多個小時,、1000多個分鏡頭中剪輯的15分鐘專題片,,榮獲廣西新聞獎一等獎,。
榮瑤、陳蓉是市融媒體中心經(jīng)濟報道記者中的一部分,,他們通過踐行“四力”,,練好“唱功”,奔赴工業(yè)重鎮(zhèn)柳州經(jīng)濟新聞誕生的一個個現(xiàn)場,,用細膩的筆觸,、深入的洞察、專業(yè)的鏡頭,,在唱響經(jīng)濟光明論的同時,,記錄時代變遷。而這也是市融媒體中心持續(xù)加強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唱響中國經(jīng)濟光明論的縮影,。
近年來,該中心積極謀劃,,推出一系列經(jīng)濟策劃報道,,如聚焦我市“老三樣”轉型升級以及新興產(chǎn)業(yè)發(fā)展,推出《向上的車輪》《鋼鐵的意志》《機智的開拓》《向新的賽道》系列報道,;圍繞我市發(fā)展新質生產(chǎn)力取得的成效,,推出“加快發(fā)展新質生產(chǎn)力”專欄等。同時,,深入挖掘經(jīng)濟光明點,,如柳產(chǎn)新能源汽車突破200萬輛、柳鋼產(chǎn)出純度達99.9999%的氦氣,、柳工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60.2%等,,用客觀數(shù)據(jù)“說話”,用真實案例“發(fā)聲”,。
全媒體記者 朱柳融
“柳報維權哥”—— 守為民情懷 讓無力者有力
熱心擔當?shù)摹傲鴪缶S權哥”獲得市民點贊。(資料圖片)
4日上午,,市民龔女士將一面印著“耐心傾聽 迅速響應 盡職盡責 捍衛(wèi)權益”字樣的錦旗送到市融媒體中心采集生產(chǎn)部記者張捷,、馮浩手中,感謝“柳報維權哥”幫忙維權,,幫她挽回損失,。
“維權工作做得好不好,群眾說了算,!”在市融媒體中心采集生產(chǎn)部辦公室,,有一面特別的“錦旗墻”,墻上掛著受助市民贈送的30多面錦旗,。
有人說,,這是“柳報維權哥”的勛章,,每一面錦旗都是對維權記者的鼓勵;也有人說,,這是“柳報維權哥”盡心盡責為柳州百姓服務的縮影,;還有人說,這是“柳報維權哥”的故事會,,每一面錦旗的背后都有一個令人難忘的維權故事……而我想說,,是“柳報維權哥”始終堅守為民情懷,,才收獲了這滿墻的錦旗,。
“柳報維權哥”2020年1月誕生,4年來,,堅持走群眾路線,,聽民意、解民憂,。在他人遇到困難時的每一次伸手,、每一次維權、每一篇報道,,都會讓老百姓產(chǎn)生“總有人偷偷為你撐腰”的暖意,,這種善意的“鏈式反應”,讓“柳報維權哥”的影響力和聲譽層層傳遞,,深入人心,。
在參與社會基層治理、服務民生中,,“柳報維權哥”通過組建靠譜,、專業(yè)的記者維權團隊,開辟維權渠道,、整合維權資源,,通過“媒體+部門”賦能,共同促使問題解決,,共同參與社會治理,,共同提升社會治理能力,最大力度地發(fā)揮輿論監(jiān)督能力,,幫助群眾解決許許多多急難愁盼問題,,為社會治理和維護公平正義盡心盡力。
關注民生民情,,為百姓排憂解難,,讓百姓擁有更多的話語權。柳報維權哥的誕生,,將報道著眼于解決問題,、推動工作,。不光披露問題,更是解決問題的催化劑,、調和劑,。大的來說是在幫助黨委政府解決社會矛盾,將很多社會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維護和諧社會,,小的來說就是幫助了新聞當事人,維護他們的利益,。
是什么讓我們披星戴月,,勇往直前,是對理想信仰的堅守,!
是什么讓我們迎難而上,,無所畏懼,是對公平正義的堅守,!
是什么讓我們披荊斬棘,,無怨無悔,是對職責使命的堅守,!
心中有多少感同身受,,筆下就有多少真情流露。堅守為民情懷,,走好群眾路線,,為民排憂解難。今后“柳報維權哥”將始終不渝用行動和努力,,以媒體的影響力和公信力,,“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
全媒體記者 李書厚
用“美”拓寬柳州聲音“音域”
設立在市融媒體中心的國際傳播宣傳廊。
在全球化時代背景下,,柳州如何面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柳州聲音”?
在“萬物皆為媒”的全媒體時代,,柳州依托距離東盟國家較近的地理優(yōu)勢和工業(yè)實力,,以“美”為媒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國際傳播新路徑。
2021年,,柳州融媒體以項目制形式探索開展國際傳播工作,;2023年,在廣西率先掛牌成立柳州市國際傳播中心,,在沒有前人經(jīng)驗,、沒有渠道,、沒有語言專業(yè)人員的背景下,構建國際傳播融媒體矩陣,,為全球觀眾打開一個了解柳州的新窗口,。
在記者節(jié)到來之際,市國際傳播中心的兩位記者結合自身經(jīng)歷,,分享他們“造船出?!钡捏w會。
“剛轉型時內(nèi)心十分忐忑,,在做的過程中就發(fā)現(xiàn)這項工作最需要轉變的是思維,。”記者謝耘說,。有一次,,她將一條廣西群眾在人行道旁撿拾綠化芒果的短視頻上傳到海外平臺,,卻不想這條自認為畫質一般,、制作簡單的視頻,獲得了22萬點贊,,吸引了大量粉絲關注,。
以小切口凸顯本地特色,打開了國際傳播的新思路,、新局面,。“遵循國際傳播規(guī)律,,中心圍繞美食,、美景、美事,、美品,,對外講好柳州故事?!笔袊H傳播中心名企外宣事務部主任黎寒池說,,“挖掘日常和文化之美,最能引起海內(nèi)外觀眾的情感共鳴,,使之聽得懂,、看得進,有影響力,?!?/p>
從挖掘和展現(xiàn)“美”出發(fā),該中心從英國治理泰晤士河的故事講到柳州母親河柳江如何由“污”轉“清”,;從印度籍設計師拉曼在草書中尋找新能源汽車設計靈感到印度尼西亞籍國際友人葉娜雅學彩調的故事展現(xiàn)中華文化魅力……
以“美”為媒,,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一批批融媒作品克服了跨語言傳播的困難,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壘,,讓“柳州好故事”傳播得更廣,、更遠。
今年,,市國際傳播中心的海外“破圈”經(jīng)驗被中國記協(xié)推薦,,是廣西唯一獲此殊榮的地級市媒體。中心成功組建拍攝,、制作,、翻譯和編輯小組,并在五大海外平臺開通賬號,,形成“名企外宣”國際傳播全矩陣,。《粉紅天下——一碗中國米粉的逆襲》等多部國際傳播作品,,在廣西新聞獎,、“第三只眼看中國”國際短視頻大賽等評選活動中獲一等獎、二等獎近10次,。
全媒體記者 覃珩 報道攝影
特別的同事
傳播向上向善力量的“網(wǎng)紅”
陳君在工作中。(圖片為受訪者提供)
“現(xiàn)在我的新浪微博‘柳州東尹’還保持著每日更新的好習慣,,轉發(fā)也好,,評論也罷,用我自己的方式傳播正能量聲音,,這是一種向善向上的力量……”7日,,剛剛從重慶飛回柳州的陳君,接受采訪時直言,,作為擁有超12萬粉絲的他,,其實擁有許多線上線下的身份:在線下他是一名人民警察,是廣西互聯(lián)網(wǎng)新媒體輿情“專家”,,也是警界的輿情處置“網(wǎng)紅”,;在線上他是法律博主,2016年“中國青年好網(wǎng)民”,,宣傳柳州螺螄粉的實力大V,。
“對于網(wǎng)民這個又可愛又有趣的群體,在突發(fā)事件推送到他們的手機屏幕時,,他們會在信息受眾面不全的情況下,,第一時間預設立場,先入為主,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用好網(wǎng)言網(wǎng)語進行解讀,,像剝洋蔥一樣還原事件真相及原貌,。”陳君說道,,網(wǎng)紅,,其實是輿論力量當中最重要的關鍵人,他不光要依據(jù)事實,,還得依法依規(guī)擔負社會責任,,體現(xiàn)應有的品性,珍惜網(wǎng)友的信任和支持,。
正所謂“流量越大,,責任越大”,這絕非一句空話,,要守住法律法規(guī)的“紅線”,。陳君說,作為土生土長的柳州網(wǎng)紅大V,,他不光熱愛柳州這座城市,,也有義務維護這座城市的美譽。
陳君直言,,在全媒體傳播的時代,,人人都是記錄者,人人都是傳播者,,如何當好一名記錄者和傳播者,需要有參照物和標準,。作為一名人民警察,,他不光有豐富的法律知識儲備,有公平正義的理解和發(fā)聲,,還有自己的獨到見解,,這也是正能量的體現(xiàn)。
互聯(lián)網(wǎng)大浪淘沙,,留下來的都是行家,。如今,陳君除了大V身份,,還是廣西互聯(lián)網(wǎng)新媒體輿情“專家”,。參與了微博等主要平臺的社會輿論熱點事件,用理性態(tài)度,、客觀事實揭露惡意攻擊謠言,,引導輿論往正面方向發(fā)展,并把交警部門的業(yè)務項目和背后的故事,通過網(wǎng)絡交流形式與群眾互動,,得到無數(shù)網(wǎng)友點贊和轉發(fā),,走出了一條警界“網(wǎng)紅”之路。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我要做一顆正能量的種子,,為真相護航,,為正義鋪路,讓更多網(wǎng)友了解柳州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陳君說,。
全媒體記者 帥君
發(fā)現(xiàn)新聞好料直呼“為貓”
龔普康正在采訪路上。(圖片為受訪者提供)
在三江侗族自治縣融媒體中心,,有個被同事稱為“康師傅”的記者——龔普康,。他身高約170厘米,中等身材,,一副700多度的近視眼鏡是他的標志,,透過鏡片,他總能捕捉到獨特的新聞視角,。同事楊胥杰介紹,,“康師傅”有一個習慣,每當發(fā)現(xiàn)好的新聞素材就直呼“為貓”(侗語),,大意為“干就對了”,!
龔普康的同事和朋友都知道,他當過教師,、門衛(wèi),,如今是一名縣區(qū)融媒體記者。他像一個“全能戰(zhàn)士”,,相機和筆是他的得力裝備,。他的鄉(xiāng)村題材稿件在眾多平臺發(fā)表,連續(xù)11年榮獲《柳州日報》積極通訊員一等獎,。13年的新聞生涯,,他是同事眼中的“老黃牛”“鐵板腳”,。
“好新聞得去現(xiàn)場‘抓活魚’,?!饼徠湛祷叵肫?017年7月三江連降暴雨,許多房屋受損,,道路中斷,,他和新華社記者沖向受災核心區(qū)域。他們脫鞋挽褲,,面對數(shù)十處出現(xiàn)塌方,、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路段毫無懼色,在沒膝的泥濘中朝著林溪鎮(zhèn)高友村艱難進發(fā),。路面不斷坍塌,,龔普康在現(xiàn)場緊緊握著相機,只為抓取真實畫面,,寫出有溫度的新聞,。
轉型做記者,龔普康靠的是多跑,、多看,、多學、多問,、多寫,、多練。為學好新聞寫作,,他每天鉆研主流媒體稿件,,琢磨寫作技巧。在攝影方面,,他技術嫻熟,,能靈活運用各種相機,目前是新華社等新聞媒體的簽約攝影師,,每年在各級主流媒體發(fā)布圖文稿件約500篇,,其中,《柳州日報》刊發(fā)了280多篇,。
龔普康常背著近30斤的器材奔走于鄉(xiāng)間村落,烈日下大汗淋漓,,風雨中滿腳黃泥,。他深知縣區(qū)融媒體記者要身兼數(shù)職,每次下鄉(xiāng)采訪都準備充分,,采訪后迅速寫稿,,遇到緊急情況通宵達旦加班是常事。為了拍好新聞照片,,他不惜趴在路面,、踏入泥地,只為找到合適的取景機位。
楊胥杰統(tǒng)計了一組數(shù)據(jù),,龔普康每年采訪行程約1萬公里,,車到不了就靠雙腿步行,一年走壞兩雙鞋,,每周拍圖約700張,。他自費購買的攝影設備,因使用頻繁機身已磨損掉漆,。
龔普康深深地體會到,,深入現(xiàn)場、貼近群眾的新聞才有價值,,才有流量,。他和同事們不斷增強“四力”,傳播三江好故事,、好聲音,。
全媒體記者 張捷
愛說“柳普”的英國外教
蘇菲推介柳州螺螄粉,。(圖片為受訪者提供)
“別的女人收到的都是鮮花和包包,,我收到的禮物居然是柳州螺螄粉?!?1月1日,,柳州工學院外籍教師蘇菲,用一口流利的“柳普”,,向記者訴說著“甜蜜的負擔”,。
當天,蘇菲一回到家,,就發(fā)現(xiàn)門口放著一個快遞包裹,。打開一看,她不由瞪大了眼睛,,居然是一箱袋裝柳州螺螄粉,。
“我常常在社交平臺上分享柳州螺螄粉,現(xiàn)在網(wǎng)友們都知道我愛嗍粉,?!碧K菲說,柳州螺螄粉是她了解柳州的起點,。
2012年,,蘇菲從英國曼徹斯特來到柳州,很快就被柳州的人文風情所吸引,,這一待就是12年,。她喜歡用手機鏡頭記錄自己的感受,,以在柳外國人的視角講述柳州故事。
“二兩,,加鴨jio,,加豆腐bo!”視頻中常出現(xiàn)的畫面是,,蘇菲點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柳州螺螄粉,,伸出筷子挑起米粉,“吸溜”一下,,裹滿紅油的米粉便滑進嘴里,,她臉上露出了滿足的笑容。
這樣的視頻收獲了中外網(wǎng)友的關注,,如同打開了一扇窗,,讓世界從中看到柳州的獨特魅力,一些介紹柳州螺螄粉的視頻播放量超過1億,,蘇菲也因此積攢了17萬粉絲,。
其間,蘇菲還作為柳州市融媒體中心打造的美食紀錄片《十一年·一碗粉·一座城》的主角,,以她的視角講述柳州螺螄粉從地方特色產(chǎn)業(yè)發(fā)展為全球“網(wǎng)紅”美食的過程,。
去年,蘇菲帶了兩大箱袋裝柳州螺螄粉回英國探親,,在海外社交平臺上分享了家人們用叉子吃粉的逗趣片段,,迅速收獲上萬點贊量。由此,,蘇菲意識到自己身上發(fā)生的變化,。
“現(xiàn)在比起西餐,我更喜歡吃柳州螺螄粉,。比起用刀叉,,我更喜歡用筷子吃飯?!碧K菲說,,她已經(jīng)把柳州當作自己的家,希望讓更多人了解柳州,、認識柳州,,繼而像她一樣愛上柳州。
于是,,蘇菲自發(fā)成為“柳州故事”的傳播者,每去一個新地方都要帶上柳州螺螄粉作為伴手禮,;她還作為國外青年代表,,在首屆“講好全球發(fā)展故事”國際對話會中,,分享自己通過網(wǎng)絡平臺宣傳柳州的做法和心得。
蘇菲說,,她將到更多地方拍視頻介紹柳州,,期待世界各地的朋友來到柳州,用腳步丈量這片土地,,用心感受這里的文化,。
全媒體記者 韋斯敏
他六年報料近千條
他不是記者,卻曾被認為是記者,。
2018年9月11日,,他得知朋友為了申請經(jīng)濟適用房而熬夜排隊,便通過《柳州晚報》呼吁關注這一問題,?!皼]想到報道一出便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他們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緩解了市民連夜排隊的問題,。”不少人因此認為他是記者,。
他,,其實是一名物流數(shù)據(jù)管理員。非新聞專業(yè)出身的他卻以熱忱和敏銳關注著社會,,以“@天行九歌”之名,,通過網(wǎng)絡為新聞媒體報料,六年來,,他向“晚報微姐”提供了近千條報料線索,。
“我長期在一線工作,因此信息來源比較廣,?!?1月4日,80后網(wǎng)友“@天行九歌”分享了他與市融媒體中心的故事,。他說,,第一次報料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沒想到卻因此與新聞媒體結緣,。這次經(jīng)歷讓他深感新聞報道的力量,,也更堅定了關注社會動態(tài)的信念。
“報料費是次要的,,能起到警示作用和教育意義才是主要的,。”“@天行九歌”認為,,社會新聞的價值在于傳遞信息,、引發(fā)思考,、推動改變。他曾親身經(jīng)歷過車禍,,也目睹過很多人因缺乏安全意識而遭遇不幸,。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報料,增強人們的交通安全意識,,減少悲劇的發(fā)生,。
“@天行九歌”向“晚報微姐”提供的近千條報料線索涵蓋了城市建設、環(huán)境保護,、民生改善等多個領域,,從街頭巷尾的“小確幸”,到城市發(fā)展的大變遷,,涉及內(nèi)容十分廣泛,。其中,柳州一女子一氧化碳中毒被寵物狗舔臉喚醒的案例讓他印象深刻,。他感嘆:“我們柳州也有這樣的暖新聞,,一定要讓更多的人知道?!边@些報料不僅讓他與媒體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也鍛煉了他的新聞判斷能力。
雖然不是記者,,卻與新聞工作關系密切,。“@天行九歌”曾夢想成為一名記者,,但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實現(xiàn),。盡管如此,他依然熱愛新聞事業(yè),。他笑著說:“我覺得自己更像負責傳球的足球隊員,,而記者同志負責射門。柳州市融媒體中心不僅反應迅速,,還能通過報道積極推動有關部門落實執(zhí)行,。這也是我堅持報料的動力所在?!?/p>
全媒體記者 陳粵
小記者平臺點亮她成長之路
柳州晚報小記者馬傲儒。
“你的文章又見報了,!”
這對柳州市融媒體中心的“特別同事”——柳州晚報小記者馬傲儒來說,,是世界上最動聽的聲音。
童眼看世界,小手寫芳華,。12歲的馬傲儒,,扎著利落的馬尾,稚嫩的臉龐上總是掛著燦爛的笑容,,宛如一朵盛開的向日葵。自信大方的她擁有出色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不平凡之處并用文字記錄下來……在馬傲儒媽媽莫炎凡看來,,女兒這些年的成長都與柳州晚報小記者平臺息息相關。
2020年,,8歲的馬傲儒加入柳州晚報小記者團,,以一篇《虎皮鸚鵡》開啟了寫作之旅?!澳菚r我的文字稚嫩又有些笨拙,。”馬傲儒笑著回憶,,這幾年,,她積極參加柳州晚報小記者的各類活動,堅持寫稿,、投稿,,每篇稿件刊登后都認真進行總結。
“我每次拿到報紙,,都會認真對比編輯修改后的稿件與我寫的稿件有哪些改動,,然后標注下來,反復琢磨該如何提升,、改進,。”馬傲儒說,,正是這種刻苦鉆研的精神,,讓她的作文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
在柳州晚報小記者平臺,,馬傲儒還練就了“在各種場合出口成章”的本領,。“起初我一拿話筒就緊張,,如今在各種場合我都能自信從容,、侃侃而談?!瘪R傲儒說,,經(jīng)過四年多的學習鍛煉,她的觀察能力,、交流能力,、寫作能力都有了顯著提升,。
此外,她還通過參加柳州晚報小記者團開展的寫作提升班,、經(jīng)驗交流會,、詩詞大賽、“聆聽紅色故事”等活動,,學到了許多課本之外的知識,,視野更加開闊。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截至目前,,馬傲儒在《柳州晚報》發(fā)表文章252篇,多次被評為“柳州晚報十佳小記者”“柳州晚報積極通訊員”,,還榮獲市級“新時代好少年”稱號,。
今年,馬傲儒從小學升入初中,,這是她成長的重要轉折點,,柳州晚報小記者團仍將陪伴她繼續(xù)前行?!案兄x柳州晚報小記者這個溫暖的團體,,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留下了童年的美好回憶,,也成就了更好的自己,。”馬傲儒說,,未來她將帶著這份熱愛與執(zhí)著,,繼續(xù)書寫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全媒體記者 寧靜波 報道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