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鹿寨縣鹿寨鎮(zhèn)波井村波井屯70歲的黃炳榮迎回他出走33年的妻子羅玉姣,黃炳榮的4個兒女也迎回了他們日思夜想的母親,。42歲的小女兒黃麗春緊緊擁抱媽媽,,又擁抱與媽媽同在江蘇省太倉市陸渡鎮(zhèn)打工的租屋鄰居莫女士,對莫女士連聲說“謝謝您,,謝謝您了,!”羅玉姣是由莫女士和柳州市魚峰區(qū)雒容鎮(zhèn)的呂先生、祿先生,、彭先生幾位退伍老兵送回家的,。

兒女們迎接母親
事情發(fā)生的時間是1985年。那時,,黃炳榮家非常困難,,他在1980年的一次嚴重工傷后,不能再做體力勞動,。面對丈夫勞動力基本喪失,,面對家中年齡最大只有16歲,最小年紀只有9歲的4個兒女,,他們要讀書,、要吃飯,羅玉姣感到生活茫然,。她聽人說外出打工好掙錢,,這位大字不識一個的婦女就跟人離家找工去了。她怎么也沒想到,,她離開家門就迷失在漫漫漂泊路上了,。1986年,,流浪到鄭州的羅玉姣被鐵路派出所短暫收留,催領人的電報發(fā)到鹿寨縣,,黃炳榮趕緊籌錢去鄭州領人,,可是,當黃炳榮幾天后趕到鄭州,,羅玉姣已再次消失在茫茫人海里,。此后的30多年,這位不識字的婦女,,再也沒回過家,。
后來,羅玉姣在鄭州遇上了一位姓劉的男子,,之后便被帶到安徽省潁上縣楊湖鎮(zhèn)偏僻農村,,與劉姓男子生活在一起。羅玉姣與劉姓男子先后生了一女一兒,,現在26歲的女兒已成家在上海打工,,24歲的兒子在江蘇太倉市做工程……
今年6月,羅玉姣從安徽北部舉家來到太倉打工,,已經69歲的羅玉姣,,在一家飯店找到了一份洗碗工。就在一個偶然機會,,羅玉姣聽說租屋鄰居莫女士是廣西老鄉(xiāng),,兩人就攀談上了。羅玉姣在安徽農村生活了30幾年,,說的桂柳壯話混雜安徽方言,,讓莫女士聽得云里霧里不明指代。莫女士只好記下了一些字音,,如:“柳州六在縣村管公社鉑金大隊黃品榮”,,她把記錄拍照通過微信傳給南寧市的朋友韋尚六。韋尚六是退伍軍人,,他對記錄里面的“柳州”得到提示,,馬上聯系在柳州市鹿寨縣政法委聯席辦工作的戰(zhàn)友韋如海。出差到北京的韋如海一看傳來的記錄截圖,,很快“破譯”那些亂碼般的文字所指的是“柳州鹿寨縣鹿寨鎮(zhèn)波井村”,因為在羅阿姨離開家的1985年,,波井村叫作“城關公社波井大隊”,,韋如海立即與鹿寨縣相關部門聯系,讓他們查波井村羅玉姣的資料,。此外,,他給羅玉姣支招:先報警,,再設法回廣西老家。

離家時還未成年的大兒子(右)與二兒子(左)已是年近半百
10月24日,,在莫女士這位廣西老鄉(xiāng)的陪同下,,羅阿姨從上海登機飛回南寧。到了南寧,,莫女士又幫羅阿姨買了回柳州的動車票,。當他們在柳州站下車時,韋如海已通知雒容鎮(zhèn)戰(zhàn)友呂先生,、祿先生,、彭先生來接車了。一行人一起送羅阿姨回波井村老家,。

莫女士看到羅阿姨一家團聚,,感到非常開心
羅阿姨回到家,33年后團圓,,一家人都百感交集,。

三十三年來的第一個團圓宴
羅玉姣看到自己離家時的三間土屋不存在了,在原來土屋附近,,有三幢160多平米的雙層小洋樓一字排開,,三個兒子一人一幢。羅玉姣還見到已長大成人的孫子,、外孫,,她感慨不已。
一家人團聚,,兒女們對母親當年因生活所迫外出打工深表理解,,對于母親的遭遇很痛心。這三十多年來,,兒女們也無數次外出找過母親,,都失望而歸。

團圓全家福
羅玉姣的兒女們表示,,母親以后愿意在波井住就讓她在波井住,,愿回安徽的家也不阻攔。畢竟,,安徽也有了她的兒女,,這次陪同母親回鹿寨的,還有她安徽的兒子,,小伙子也是帶著深深歉意到鹿寨與親人相認的,。
通訊員 賴建輝
責任編輯:韋樹朗
見習編輯:黃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