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考察調研,,首站來到北海市,。在參觀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時,總書記肯定了圍繞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展出的文物有特色,。他說,,博物館建設不要“千館一面”,不要追求形式上的大而全,,展出的內容要突出特色,。
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對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陳列的文物以及相關考古成果做出高度肯定,。

2017年4月19日,,習近平主席在北海市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參觀海上絲綢之路文物精品展覽,。新華社記者 謝環(huán)馳攝
今天(2019年4月19日),
恰逢習總書記到訪2周年,,
讓我們走進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
從博物館看見過去,在歷史中展望未來,。

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資料圖)
兩年來,,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的社會關注度、知名度和美譽度得到進一步提升,。2017年博物館累計接待參觀學習的游客231439人次,,同比增長300%。
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完善,。投入256萬元修復160多件合浦出土的殘損青銅器,,預計2019年底完成青銅器修復項目;投入150多萬元升級改造博物館的安防消防防雷設施和空調設備,;2018年11月20日至2019年1月30日,,投入150多萬完成博物館基本陳列展覽《珠光帆影—合浦漢代海上絲綢之路文物精品展》提升改造,在2019年春節(jié)前重新對外開放,,努力打造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特色博物館,。
同時,2018年5月,,合浦縣博物館被評為“廣西特色博物館”,;2018年7月,被國家人力資源保障部和國家文物局評為“全國文物系統(tǒng)先進集體”稱號,。
今天的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
早已不是我們印象中沉寂的模樣,
擺設的文物搖身一變,,
成了會“唱歌”會“跳舞”的“網紅”,。




點開視頻看完整版
↓↓↓
可動可唱可跳的文物,
讓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變得更鮮活,!
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成立于1978年9月,,2008年12月遷至北海市合浦縣廉州鎮(zhèn)定海南路81號新館址,整個館占地面積133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4100平方米,,總投資800多萬元。

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
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館藏5200多件文物,其中國家一級文物21件,,值得關注的是,,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經海上絲綢之路來到合浦的海外舶來品。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
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
鎮(zhèn)館之寶:波斯陶壺
它是目前國內發(fā)現(xiàn)年代最早的一件波斯陶壺,,
也是唯一一件漢代的波斯陶壺,。
這件波斯陶壺是在合浦漢墓出現(xiàn),
經確認為波斯國遺物,。
說明了當時大漢王朝已經通過從合浦出發(fā)的
漢代海上絲綢之路,,
與東南亞、南亞乃至歐洲地區(qū)
進行友好的交流,。

波斯陶壺
鎮(zhèn)館之寶:羅馬玻璃碗
它是合浦文昌塔漢墓出土,,
中科院檢測其成分是以地中海為中心的
西方鈉鈣玻璃。
羅馬玻璃碗的發(fā)現(xiàn),,
證明了從合浦始發(fā)的漢代海上絲綢之路,,
到達印度,與南亞乃至歐洲
進行貿易交往,,文化交流,。
羅馬玻璃碗是一件重要的文物見證。
羅馬玻璃碗目前全世界僅有三件,,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時,,
提出羅馬玻璃碗也是鎮(zhèn)館之寶。

羅馬玻璃碗
其他文物展示

銅鳳燈

銅馬

銅牛

懸山頂三合式陶屋

網紋龍首三孔陶灶

鳩形白玉帶鉤
精美的國寶背后所折射出的是在漢朝時期合浦人民的生活水平,,而這些流傳千年的文物,,也為我們呈現(xiàn)出合浦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fā)港的輝煌歷史。
滄海新絲路,,國寶見新輝,,合浦漢代博物館將繼續(xù)加強文物保護和利用,加強歷史研究和傳承,,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斷發(fā)揚光大,,寫好新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新篇章!
小編展示的這些只是冰山一角,,
通過它們,,
讓我們更好地去了解,去感知
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的歷史與文化,。
說到這個博物館,,
小編迫不及待地想和它來個約會,
要一起嗎?
來源:廣西新聞網
見習編輯:梁肖
值班主任:李華